首页 > 胃病新知 > 老上火,症结也许是胃经不畅


咨询专家

20位名医在线解答

预约挂号

每天限供20个专家号

热门文章推荐

精彩专题

老上火,症结也许是胃经不畅

2017-01-05 10:10:02 来源: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
        白天热晚上凉,秋高气爽,干。又是一个容易“上火”的季节,朱女士的“火”上一周就上来了,她喉咙痛,隔一哈哈儿就要清一次嗓子,好似有许多的重要讲话要发表。她知道这是老毛病,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,这上火的老毛病竟然和胃病有关系!
   
胃经不畅是“上火”的重要原因之一
      “上火”是民间说法,中医概念。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,内火旺盛,即会上火。其具体表现为:眼睛红肿、口角糜烂、尿黄、牙痛、咽喉痛等。“上火”在气候干燥或湿热天气里更易发生。一般认为“火”可以分为“实火”和“虚火”两大类,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,而精神过度刺激、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。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,如久病精气耗损、劳伤过度,可导致脏腑失调、阴血虚损而生内热,内热进而化虚火。
        成都胃病医院老中医康忠济老师说“上火”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:①外感火热之邪;②寒邪入里化热;③七情过激,郁而化热;④饮食不节,积久化热;⑤房室劳伤,劫夺阴津。其中第四点就与胃有关。
        胃字,上为“田”,意思是五谷之土;下为“月”,指的是人体。胃相当于身体的五谷之地,故又称“太仓”。胃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经脉,简称胃经。胃经的作用就是协助胃来完成其受纳、腐熟、消化食物功能,以及与脾配合,完成升清降浊的物质代谢。胃经如果不畅通,就会食积,久而化火,从而引发高烧、出汗、前头痛、咽喉痛、牙痛等病症。 
    治胃病,去火通胃经,一举两得
    胃经循行起于鼻外侧的迎香穴,往上走到鼻根部,再沿承泣穴下行,入上齿,环绕口唇,交会承浆穴。有些年轻人的嘴唇周围会长很多小痤疮,通常都与胃火大、此处经气不通有关。胃经接下来分为两支,一支上行至额颅,另一支从颈下胸,内行入缺盆,然后由腹部循下肢外侧前缘,止于第二趾外侧端;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,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(可在百度上搜“足阳明胃经”)。整条胃经有45个穴,涉及消化、神经、呼吸、循环等多个系统,可治疗咽喉、头面、口、牙、鼻等病。其中最关键的是天枢穴和内庭穴。
       清热泻火大家惯用的方法是服用滋阴、清热、解毒消肿药物,也可用中医针灸、拔罐、推拿、按摩等方法。上面介绍的按摩胃经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。如果你能确认上火是由胃经不畅引起的,或者上火的同时还有胃胀、胃痛、积食消化不良等胃病症状,还是赶紧去看胃病,把胃经打通吧。
编辑:qium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