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药养胃知识 > 为何中医治未病,必先治胃病


咨询专家

20位名医在线解答

预约挂号

每天限供20个专家号

热门文章推荐

精彩专题

为何中医治未病,必先治胃病

2016-02-28 19:47:24 来源:成都胃病医院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
中医治未病讲的是养身,其源头就是要调理好脾胃。成都胃病医院业务院长温育敏老师有着40多年的治胃病经验。她说,俗话说十人九胃病,八人还

 

中医治未病讲的是养身,其源头就是要调理好脾胃。成都胃病医院业务院长温育敏老师有着40多年的治胃病经验。她说,俗话说十人九胃病,八人还认为胃病不是病。有些人胃痛,通常是能忍则忍,熬不过了,就吃胃药,一种不管用,就换另一种,抑酸的、增强胃动力的、止痛的等等,五花八门。长期不对症地乱服药,最终导致胃溃疡、出血、萎缩、穿孔,这对胃的损伤很大,就是中医调理起来也需要较长时间。

——成都胃病医院

 
 
胃功能受损,健康基础遭动摇

为何中医治未病,必先治胃病

中医认为,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人的气血、津液、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。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;反之,则多病或病重。除正常养生之外,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,先食之而后药之。就算吃药,其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、传化与运输。胃气一败,既失去了健康的基础,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灶,百药难为。特别是久病之人,服药太多、太杂,如不赶快护胃健脾扶助机体正气,服仙丹也难见起色。故无论何种疾病,只要饮食欠佳,就必调理脾胃,在正胃气的基础上再辨证施治,才能有效。

胃病的成因多种多样,饮食不节是胃痛最常见的病因。如过食生冷,或偏食辛辣酒浆,或嗜食肥腻,或过饥过饱等,均可导致气机阻滞,发生胃痛。其次,工作压力过大,情志不调,肝脾气机郁结,可导致胃气阻滞而发生胃痛,如脾阳不足,中焦虚寒,脉络失于温养,或胃阴不足,脉络失于濡养,均可导致胃痛。

 
中医治胃病先找病因,再辩证施治

为何中医治未病,必先治胃病

寒邪犯胃:也就是凉倒了,胃痛突然发作,痛处喜温畏寒,得温痛减,喜欢热饮,舌苔薄白,脉弦紧。治法:散寒温胃,理气止痛。

肝气犯胃:根据症状不同,治法又有差异。如出现呕吐或干呕,吞酸嗳气频作,郁闷不舒,烦躁易怒或悲伤欲泣,胸胁胀满,胃脘不适,每遇刺激或情绪波动则症情加剧,舌淡苔薄或薄腻,脉弦。治则舒肝理气,和胃降逆。如果是胃痛:胃胀,累及胸胁,每遇情志不畅诱发或加重,伴饮食不佳、抑郁或失眠,舌苔薄白,脉弦,治则疏肝理气,和胃止痛。若是脘腹胀满,嗳气或排气方有缓解,累及胸胁,伴有急躁易怒,遇情志不遂加重,舌淡苔薄,脉弦者,治则疏肝理气、解郁、消痞。如呃逆频发,伴腹部及两胁胀满不适,或伴有恶心欲呕,脘闷纳呆,肠鸣排气,舌淡,苔薄,脉弦者,治则疏肝理气,降逆止呃。

肝胃郁热:脘痛阵作,痛势急迫,其痛如灼,泛酸,嘈杂,心烦易怒,口苦,口干,舌红苔薄黄,脉弦数。治则清肝泄热,和胃止痛。

脾胃虚寒:胃脘隐痛,绵绵不已,得食则痛减,多食则脘腹痛胀,泛吐清水,喜热饮,四肢不温,神疲乏力,大便溏稀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治法:温运脾阳,健胃和中。

胃阴不足:胃脘隐隐灼痛,嘈杂似饥,口干咽燥,大便干结,舌红少津,脉弦细。治法:滋阴养胃,佐以调气。

瘀阻胃络:胃痛反复发作,痛呈持续而有定处,痛处拒绝按压,痛如针刺或刀割,饥时痛减,食后转重,或有黑便,舌质瘀紫,脉细涩。治法:化瘀通络,理气和胃。

中医提示
 

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同样是胃痛,由于病因不同,治疗方法完全不同,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法。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,旨在疏通气机,通而痛止,即所谓的通则不痛,只需辨证正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成都胃病医院根据胃病不同病因,总结出不同药方,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,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
成都胃病医院∣一个关心你健康的公众号
公众号分享.jpg

长按,识别二维码,加关注

在线医生QQ:136110059

编辑:Sunn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