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干燥,特别容易“上火”。眼睛红肿、口角糜烂、尿黄、牙痛、咽喉痛……这些都是上火的典型症状;有的人则是舌苔厚、嘴巴苦、出气味儿大……因为中医术语里有“胃火”一说,因此不少人认为舌苔厚也是上火的表现,盲目服药败火药。成都胃病医院老中医康忠济老师说,舌苔厚不一定就是上火,出现症状最好请医生帮忙把把脉,诊一诊,再吃药。
看舌苔能辨识多种疾病 康老师介绍说,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,看舌苔应用了望和闻两项诊断方法。舌苔也是中医术语,指舌背上一层薄白而湿润的苔状物,它由脱落的角化上皮、唾液、细菌、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。正常情况下,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,以及唾液、饮食的冲洗,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,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。当患病时,进食减少或只进软食,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,或唾液分泌减少,舌苔就变厚。正常人的舌苔,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,在舌面中部、根部稍厚。
病态的舌苔颜色有白、黄、灰、黑、绿等。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,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,称之薄苔,否则为厚苔。苔薄白而干燥,表示有热证或感受燥邪;白厚而干燥,代表湿浊化热伤津。黄苔有淡黄、嫩黄、深黄、焦黄等不同,颜色越深,则热邪越重。淡黄为微热,嫩黄热较重,深黄热更重,焦黄则为热结,黄而干为热伤津,黄而腻则为湿热。除了看舌苔外,还要看看舌质,可以和嘴唇对比,如果是偏红,就是属热,偏淡多属脾虚,偏暗就有可能是血瘀。
哪些情况说明胃和消化道有问题? 中医认为,舌苔由胃气所生,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,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、热、虚、实,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。如:
舌苔厚,有口气说明胃有问题:很多胃病患者前来看病,医生一看舌苔,闻闻口气,就知道他有没有问题,问题严重不严重。
舌苔黄白黏厚说明有积食:张开嘴巴如果看到舌头上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,舌苔黏厚,同时口中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,说明饮食过量,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,脾胃消化功能差,老百姓管它叫积食。
舌红苔厚便秘表示胃火旺:有的人数天不解大便,且口苦口臭,舌苔厚,舌质红,尿黄,中医辨证属于“胃火炽盛”。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清火,可服用大黄、黄连、黄芩、山栀子之类的清热泻火中药。饮食方面需忌酒、忌食辛辣热性食物,宜多吃蔬菜、水果以及清淡食物,还应注意多喝水。
舌苔发黑粘腻预示胃病病情加重: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。肠胃有毛病的人,容易生寒湿,舌苔会变得厚腻,开始是白色,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。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、便秘、恶心、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,胃肠功能紊乱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,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使胃肠功能失调,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,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,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,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,形成黑苔。
胃病患者若观察到黑苔就要引起重视。如果舌边舌尖呈深红色,甚至发青发紫,说明病情加重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。
编辑:qiumao